top of page

翻轉消費模式/吳淑卿


公平貿易之旅開始了!

尚未去過尼泊爾之前,對她的印象完全屬於觀光客級的初階印象,寺廟多,有座世界名山喜馬拉雅山,還有登山客冒險搏命非得攀登的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當得知能與繭裹子一同赴尼泊爾公平貿易之旅時,高興了幾天後,因工作忙,便把旅行的事擱在一旁,等到Vinka提醒要買機票時,才急忙趕辦新護照及台胞證,然後什麼功課也沒準備的情況下,就拖著一只大行理箱跟著繭裹子踏上了旅程。抵達尼泊爾機場當天,依然沒一點旅行的真實感,出了海關後,Vinka領著我們幾個門外漢,前往機場設置的銀行櫃台兌換盧比,當我把美金遞給跟腦海刻板印象中的銀行員完全不像的人時,這瞬間交付動作,把我大腦的開關啟動了!我才有人在尼泊爾的真實感!一會兒後,銀行員交給我一疊釘了好幾支釘書針的現鈔,各種面額鈔券,新舊、破損、髒污的勉強地以釘書針固定,鈔票一付不怎牢靠樣,彷彿稍稍用力便會肢離破碎,難怪銀行員需要以訂書針來固定,望著手上的盧比紙鈔,我十分清楚無論它是何等模樣,都沒關係!只要是錢就OK!因為未來半個月我非得靠它不行!把錢收妥放入背包後,我知道尼泊爾公平貿易之旅開始了。

找設計

我們的下榻處位於加德滿都舊城區Patan,獨棟三層樓的洋樓,頂樓有個大陽台,我十分鐘愛頂樓陽台,我喜歡待在陽台邊喝熱茶邊晒著冬日的陽光,因為尼泊爾的冬天,若少了陽光的庇護,會冰冷的令人直打哆嗦。況且這地方的視野奇佳,能遠眺雪山,雪山宛若母親穩穩地環抱整座城市。清透澄淨的藍天,天空下迴盪各式各樣的聲音:隔鄰狗吠聲,鴿子咕嚕叫聲,挀翅噗噗聲,周遭住家日常生活的活動聲。下榻處是我們的基地,每日早晨由此出發,黑幕低垂時,我們就靠著手電筒及路燈熹微的光,回到此。它也像個軸心,我們以它為起點,向城市四方展開每段行程,隨停留的時間愈長,軸線愈拉愈遠。旅程,由最初的點,慢慢描繪成由8個生產者+村落工作坊的公平貿易旅程圖。

第一天早餐後,我們隨即展開第一個行程:公平貿易組織Sana Hastakala的拜訪。一進Sana辦公大樓,我們的目光全被一、二楼販售公平貿易產品所吸引,忍不住就開始Shopping,Liz跟Vinka老神在在,他們快速瀏灠店裡陳設的產品後,便丟下陷入瘋狂狀態的我們,逕自找生產者討論商品去了。等看不見他們時,我便趕緊結了帳尋找他們去,再次見到時,發現他們正跟生產者討論著樣品。Vinka說,每一趟旅程對於他們而言,都是與時間的競賽,他們必須在一趟旅程裡決定下一年度的產品,然後完成設計。能夠直接與生產者面對面討論,是最節省時間且有效的溝通。他說尼泊爾人跟台灣人有些許相似,見面三分情,許多問題跟障礙見了面後就比較容易解決。所以,他們十分珍惜每次與生產者見面的機會。

陸續參訪了幾個行程後,可以發現Vinka跟Liz兩人像超人,抵達目的地後,就立即上工,隨後而來的是一連串的工作:看樣品,試穿,修改,設計,Liz現場打版,繪製新衣,新商品設計圖,挑布。每樣商品定版前一定都經過Vinka層層嚴厲的挑戰及批判,Vinka說:「簡單與無聊一線之隔」,如果不能設計出具有市場性或設計感的商品,那麼商品要賣給誰?又怎會訂單能給生產者呢!

某天拜訪公平貿易組織Mahaguthi,在它的商店裡發現了有一幅大尺吋的尼泊爾手工繪畫,內容畫的是尼泊爾人的傳統生活,繽紛的色彩,鮮活的人物,充滿尼泊爾風情,大家看了都讚嘆不已!但Vinka立刻提出看法,這麼大幅的畫,誰會買?買回去掛在哪?他跟Liz腦力激盪一會後,想出了,請生產者把大幅的畫,依主題裁割成小的,然後製成筆記本封頁及扇子。Vinka告訴我們,有時無法把生產者的商品直接上架銷售,好的東西不見得有市場。所以,繭裹設計可以做的事是為他們「找設計」。

山下的小村落看見了柯比意三棟幾何建築

Mahaguthi的老闆,用他的休旅車載我們5人,跑在地圖上大概也找不到的路名的路上,就為找尋一個山中的小村落Myagdi Rashki Syarya。好幾次我們迷了路,老闆拿起手機,找人求救問路,然後,依所得到的指示,繼續在巔坡崎嶇的山路之間前進,幾經波折,最後終於到了目的地,黃銅工匠的工坊。

工坊座落於群山環繞的盆地間,梯田錯落在村落四周,寧靜幽美的景致令我聯想到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一群人最後找尋男主角隱身山中秘境的那一幕。走入一棟普通民房,看見兩位正在製作黃銅飾品的工匠。室內並沒有什麼照明設備,仰賴的光源是從屋外映入屋內的自然光,尼泊爾電力短缺,電力在尼泊爾是個奢侈品。抵達後,Mahaguthi的設計師,立刻拿出早上跟Liz討論後的設計圖,還有Vinka用電腦3D繪製做好的樣品給工匠看,他看了,沒多久就拿起一片黃銅片,開始繪製、裁剪、敲打、火燒,專注地製作樣品,過程中工匠並沒有太多的話語,只能從他臉上的神情,揣測他的想法,好幾次從他臉上似乎流露出「這設計的確有困難」的神情。記得Vinka邊列印3D樣品設計圖時,邊說:不知黃銅工匠能否製作得出來?因Vinka一席話,我猜測若要製作出幾何立體的飾品應該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吧!仔細想想市場上也鮮少看過幾何立體款式的黃銅飾品,況且工匠們使用的工具也沒啥奇特,看起來都是金工製作用的簡單工具,這樣真能製造出柯比意幾何立體建築的飾品嗎?我未曾見過傳統手作的黃銅工匠,也未曾能有機會見識工匠的職人力量。在面對一個擁有古老傳統工藝技術靈魂的工匠時,我實在無法想像憑藉雙手、水牛角木槌及基本金工工具究底能賦予一片樸素黃銅何種面貌?我們一群人在水牛角木槌敲打聲中靜靜等待,直到工匠完成了樣品,拿製好的樣品,向Liz及Mahaguthi的設計師說明並提出他的建議。當我凝視著擺在桌上的樣品,宛如做夢似,沒料到竟能在山下的小村落看見了柯比意三棟幾何建築!細想下午所經歷的一切,工匠製作黃銅飾品的過程,宛若在觀賞一部好看的電影,我深受衝擊,不禁思索:面對古老的傳統工藝技術我們有多少的認識呢?人類對於求新求變的物質文明及科技所帶來的一切事物,眼前世界所擁有的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物質文明的演化,當真是所們所需要的?

每件手工製品都是不可複製

拜訪公平貿易組織KTS時,老闆約莫是位五、六十歲老先生。他告訴我們,當年是因家裡無人願意接下這份工作,所以他只好繼承父親的家業,承擔了責任,而他唯一的念頭,就是讓人們有工作。基於這樣的理念,KTS設置了小學及育幼院,幫助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及孤兒。另外也設置技術學校,教授編織及木工相關課程,以提升生產者的技術。後來我們陸續參訪幾個公平貿易組織的手織製作後,更瞭解在公平貿易商店裡看見的每件衣、手套、圍巾、地毯等產品,都是婦女從捻缐,調色,染缐,晒乾,整缐,編,織,縫紉、品管、整燙、包裝,歷經層層繁複程序,才得以製成。尼泊爾公平貿易組織基於環境永續的理念,手織品採用的是植物染或無毒染,且以尼泊爾傳統手織技術手工製作。我回想起第一件購買的公平的貿易的手織毛衣,是來自於KTS,穿了三、四年,起了毛球,但無減我的喜愛,這些毛球及磨損承載了我及生產者的生命情感。直至此刻,我終能體會手織品的手感的溫度,它的確溫熱了我生命。對我而言,它是不可複製,也不可替代。在拜訪KTS這天,我特地穿上這件毛衣,這是我向他們致意的最好的方式。

翻轉消費模式

回顧一路風景,一切都是因緣。2011年為了去柏林旅行買了個的背包,因而遇見Vinka和Liz。當時他們剛在台北中山北路巷弄裡開了店,與他們熟稔些後,才清楚兩人學的是建築設計,Liz因興趣又去學了服裝設計。兩人在建築事務所工作幾年後,索性連建築本業工作都放下,用了全部的存款開了一家店,開始起身兼數職的創業生活,在老闆、店員、市集擺攤不同角色中流轉。因手作需要各式各樣線材,遂與公平交易有了連結。我因喜愛Liz設計的衣衫,也就常往他們的店裡跑,聽他們聊聊從事公平貿易的甘苦談,還有聽他們介紹商品的履歷故事,每回聽完總會令我覺得眼前的商品顯得獨特,瞬間有了生命,我像親臨了生產者的生命故事。我心想:一個人的友善的消費行為,或許能帶給另一人希望。資本主義鉗制我已久的消費模式在這幾年間也慢慢地翻轉。我深信,「消費」絕對能形成一種文化力量,它可以跨越土地界限,更能成為生產者、買家、世界文化及地球資源的連接樞鈕。翻轉消費模式的過程或許會相當緩慢,卻值得我們一起努力與期待。

#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之旅遊記

Recent Pos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