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聽著,也說著那句話:「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這也成為我們每一次跟隨流行、逛街購物的理由;而同時大多數人又有著衣櫃永遠不夠用的困擾,但衣櫃裡常常有著自己不再喜愛、甚至只穿過一兩次但狀態還良好的衣服。根據估計,光是在英國每一年便有超過100萬噸的紡織品被丟棄,這其中至少有50%以上是可回收的,但實際上每一年回收的紡織品僅僅只有25%,這意味著至少有25萬噸可回收再利用的紡織品被當成垃圾直接丟棄、掩埋。而這樣驚人的數據,僅僅是英國一個國家,更遑論全世界的紡織廢棄物。這些大量的廢棄紡織品對於環境造成的迫害是我們所不能想像的,若將之直接掩埋,一旦下雨,雨水會沖刷土壤流經所有的垃圾,在服飾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漂白劑、化學染劑等有害物質都會被沖刷出來,間接汙染了地下水層的水資源,也對於土讓造成嚴重汙染;若是直接放入焚化爐焚燒,這些化學物質所排放的廢氣也會對空氣造成汙染。

成衣產業怎麼做
永續時尚(Recycled Fashion)的觀點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指的是將我們原來覺得過時、厭倦預計丟棄但其實布料狀態還很良好的服裝,再度重新利用製成全新風格的產品,希望藉此減少一些快速時尚的消費習慣帶給我們及環境的負擔!目前在成衣產業中已有些品牌開始關注這些事情,其一做法是將回收布料再利用,比較像是循環紡織---使用廢棄剩餘的邊料或回收布料做成的再生纖維。在前篇時尚服飾產業如何加速消費者的購買量? 文章中曾提到英國的 Stockholm'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已研發出將廢棄紡織品像是棉質衣服再製成人造纖維的回收棉技術。另一品牌Amani jeans也從1995年開始第一次嘗試開發回收丹寧的使用計畫,並也開始嘗試開發60%回收羊毛和回收棉、麻共同合成新的織品材料,這個計畫更延續拓展至與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合作組織開發公平貿易棉花及純羊駝毛的有機針織產品範疇上;其次,使用可回收產品提煉的再生纖維,如使用回收的寶特瓶或織品提煉的紗線。台灣的紡織業者便使用回收寶特瓶提煉的環保纖維製成衣物、睡袋及毯子等,甚至提供環保紗製成2010年的世足賽中的環保球衣,也是另一種廢棄物的提升再利用;另一種方式是直接收集二手衣物改造,賦予舊衣第二生命。
繭裹子這麼做---異國文化的融合,布料生命的延續
繭裹子在產品的使用上也採用了許多回收的布料, 像是印度、孟加拉婦女美麗的傳統服飾-紗麗,儘管現在多數印孟婦女已穿著改良式的紗麗,那些被汰換但狀態良好的美麗布疋,仍然有著很神秘的吸引力。使用回收的材料對於公平貿易來說也算是很重要的一環,能夠有效地使資源再利用。我們為這樣美麗的紗麗設計了簡單實穿的上衣、洋裝與外套,更添加了可雙面穿著的有趣設計;配件類則使用紗麗搭配黃麻,製作一系列美麗的包包,及使用回收紗麗手捻線編織成的圓帽。
這一系列的產品更因為使用回收的布料製成,每一件產品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美麗,透過設計,使布料的生命再度得以延續,也讓不同的文化以更有趣的方式被詮釋! 一塊本來要直接被丟棄在掩埋場的布料再度展現新生命,同時也能減少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傷害!這是我們認為的真正的綠色時尚(Eco Fashion),更是永續時尚(Recycled Fashion)!
身為消費者的你可以這麼做
國際社會責任認證組織(WRAP)表示,通常一件衣服的平均壽命是2.2年,但只要僅僅延長3個月,便能減少製造5-10%的二氧化碳、汙水和碳足跡。所以當你厭倦了某一件衣服時,可以藉由不同的搭配,讓自己偶爾嘗試不同的穿衣風格,也延續衣服的使用期;或著,動手改造吧!把不再穿的舊衣拼貼成全新風格的圍巾,讓它們開始新的第二生命;如果改造衣服對你來說太難了,就把它們捐助給能真正夠提供援助給需要衣服孩童的非營利組織或送到二手衣市場讓它們找到新的主人。同時,在消費端,我們可以練習的是---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在每一次的購買行為之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及與原先擁有衣服的搭配性,減少衝動性的購買行為;也避免一味跟隨流行,添購只會穿一季的服飾,照顧好自己荷包的同時也能照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