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
始於2010年臺中的工作室兼店面,堅持環保手工製作的Liz與Vinka兩人,2011年接觸公平貿易、2013-14年逐一拜訪各國生產組職,成為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正式會員,2015年成為WFTO GS會員。步入八歲的繭裹子,目前已擴展為全台8間店面與1間聯名店、20多人的團隊,與生產端約25個國家50多個生產組織合作。
由兩人手工製作轉為設計後交由公平貿易的生產者製作,天然和對環境友善的材料與生產方式亦是至今不曾改變的堅持。而對於生產者,提供合理薪資並透過持久與透明的合作關係、杜絕童工與性別歧視,提升生產者工作技能。與現行多數商業模式相較之下,利潤低、成本高的公平貿易,也許卻是真正能夠幫助世界邊緣的人們脫離貧困的方法。
employees
shops
products
快問快答
繭裹子難寫又難唸,建築背景的兩位創辦人到底是如何成立繭裹子的呢?
是什麼原因和理想讓繭裹子一路走來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呢?
玲琅滿目的產品們是怎麼誕生的?在開發設計時究竟在想些什麼呢?
讓我們一一替各位解惑,也許很多問題已經埋在心裡很多年了,
接下來深入了解繭裹子這個小小卻神秘的組織!
『繭裹子』
名字的由來?
2006年我們成立Twine Studio,那時還沒有產品以及品牌的概念,以Twine Studio的名義參加產品的比賽和建築的競圖。因為早期的編織和針織創作而名為Twine—纏繞之意。 2007年在上海和當時公司的幾位同事開設“Cocoon”的小店,那是繭裹子的前身品牌『纏』,到了2009年我們以蠶繭進行創作,年底回台後『繭裹子』就這樣誕生了,筆畫很多,又不好識別的『繭』和『裹』!
2010年登記為繭裹設計工作室,2013改為繭裹公平貿易有限公司!

堅持的理由
成立繭裹子之後我們發現沒有退路了,既不想回去從事建築工作,又覺得當時的年紀是應該做點什麼事情的時候了,所以就一頭栽進『環保』這個產業裡面。 環境保護一直都是繭裹子的設計核心價值,從兩人的設計工作室到現在有二十多人的團隊以及3500位來自全球的生產者,我們也幾乎沒有時間去考慮“如果不繼續下去”。常常有顧客覺得我們很辛苦,但我們開始繭裹子之後就從沒有覺得辛苦過,也覺得我們應該很難撐下去,事實證明都是多慮了!
愈是走得更深我們發現有更多需要改變和努力的事情,建立對生產者、繭裹團隊、消費者更好的公平貿易價值,以環保的設計理念實踐永續發展的目標,發起『時尚革命』運動,支付地球稅,有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等我們挑戰。所以有理由不堅持嗎?每次的產地旅行看到當地的現況以及真正的貧窮,我們能放棄嗎?

產品設計的靈感
每次的公平貿易旅行都是我們尋找設計靈感的來源之一,異國的文化特色、飲食習慣、建築風格、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我們喜愛在當地找尋設計的線索,重新組裝為各種產品,『繭裹子,用文化讓世界說台灣話』,這是我們的Slogan,也是我們設計的手法之一,讓文化透過產品展現新的混血面貌。
公平貿易產品皆是由傳承以久的材料和技術製作而成,我們希望讓古老的記憶和嶄新的思維『裹』在一起,這是繭裹子的產品具有特色的原因吧。

繭裹子的日常生活
